Table of Contents
什麼是勞資談判協議(CBA)
勞資協議(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,簡稱CBA)是聯盟和球員工會共同制定的一個合約,訂定雙方必須遵守的規定,包含薪資空間、薪資上限、底薪、轉隊規則、選秀程序和奢侈稅等運作規範。
其中聯盟,也就是資方是由30支球團老闆和官方代表,勞方代表就是球員工會。
勞資協議主要目標是避免NBA違反反壟斷法,講簡單點有點像是實行社會主義,維護勞方權益、用薪資上限限制豪門以及選秀補償弱者等等。
據傳最新版的勞資協議談判也會討論選秀球員年齡下限擬由19歲調低至18歲,意味有望再次出現高中生直升NBA。
勞資談判協議的歷史
NBA球員工會在1954年成立,1957年得到NBA官方認證。然而1964年NBA,因為球員利益未得到保護且球員工會的地位也沒有得到承認,時任工會主席Thomas Heinsohn號召球員全明星罷賽,成功迫使聯盟與其協商。
NBA在1970年開始制定最初版的勞資協議,也是美國四大職業運動 (NBA、MLB、NFL、NHL)之中第一次有這樣的勞資談判。
1976年因為聯盟不允許大學未畢業的Spencer Haywood打NBA,時任工會主席Paul Silas號召球員罷賽並上街遊行,也一狀告上法院,最終迫使聯盟達成新的勞資協議。
1994年勞資雙方因為薪資硬上限和合約年限未能達成共識封館,後來雙方各退一步達成協議。
1998年再度因為薪資硬上限和底薪而封館,
2011年則因為更複雜的利益糾葛封館,NBA的勞資談判協議也在2011年中首次出現薪資上限的概念,最終變成66場的縮水賽季。
勞資協議的合約年限有多長?
一般來說,勞資協議的期限大約是5-6年,例如2017年生效的CBA會在2024年6月結束,雙方在最後有一年選擇權,只要任何一方在2022年12月15日前通知對方,就可以提前終止協議。
什麼是封館?
然而,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,當NBA球員的平均薪資低於其他三大聯賽、 或CBA條款沒有被法院通過,CBA是會被提前終止。過去在1999年及2011年,NBA曾經因為雙方未能在開季前就CBA細節達成協議,導致聯盟停擺變成縮水賽季。
NBA封館期間,所有球員的交易和自由球員的簽約都暫停;封館期間,球員不但無法接觸教練、訓練人員或設施,也被迫得自行處理醫療保險等相關事務。 但封館不影響球員的商業行為。NBA各場館工作人員在封館期間可能得被迫減少工時,正職員工可能因此變成兼職人員,收入隨之減少影響上萬人的生計
NBA中有幾次著名的封館事件:
1998年封館
1998年再度因為薪資硬上限和底薪而封館,當時聯盟主席David Stern態度強硬,勞資談判破裂,聯盟開始停擺。停擺從1998年7月1日持續到1999年1月20日,這也導致1998—1999賽季每支球隊只打了50場比賽,前明星賽也因此停辦,有部分球隊甚至沒有對戰到。
由於開賽前勞資談判失敗導致長達204天的封館,最終由時任球員工會主席Patrick Ewing和執行長Billy Hunter帶領下,工會跟NBA當局達成協議,簽下一紙2005年6月30號到期的勞資協議。2005年6月到期前雙方再次達成共識,更新協約到2011年6月,保障球員拿到57%BRI(Basketball Relative Income,簡稱BRI)。
賽季直到1999年2月5日才正式開始,成為NBA歷史上沒有橫跨兩個年份的球季。
2011年封館
2011年的勞資談判觸礁主要原因相當複雜,包含經濟危機造成收入短少,特別是對小城市球隊來說,當時雷霆隊擁有Kevin Durant、Russell Westbrook和James Harden,但開不出薪水留人。
Derek Fisher在2011年接任球員工會主席,開始跟NBA當局進行漫長談判。 聯盟當局宣稱30支球隊中有22支隊伍賠錢,主要訴求將BRI削減到不超過45%,這意味著球員們的平均薪資將下降21%左右,並加入薪資上限和降低合約長度等。
這種大幅砍價球員當然跳腳,特別是大部分角色球員都希望能拿到穩定的長約,降低長度又減薪絕對是非常大的衝擊。勞資雙方僵持不下停擺了310天。直得一提一代飛人Michael Jordan這時候是黃蜂老闆,這次他站在老闆而不是球員那邊。
不少球員都到海外打球,Tony Parker回到法國打球,Deron Williams加盟土耳其球隊,而Kenyon Martin加入中國新疆飛虎隊。
最終雙方各退一步,BRI和合約球員退讓不少,才結束這一次的封館。
封館隊球團和球員是雙輸的局面,根據研究,2011年的封館讓近8成的球迷流失,NBA也花費不少時間讓球迷回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