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MLB 40人名單?
40人名單(40-man roster)也稱為Expanded Roster。
40人名單包含了26人名單上的球員、7天、10天與15天傷兵名單上的球員、喪親/家庭醫療緊急名單、陪產假名單上的球員,以及一些小聯盟球員。
如果球隊想將某位球員加入26人名單,該球員必須已在40人名單內。如果球隊的40人名單已滿,卻想升上一位未列入40人名單的小聯盟球員,就必須先從40人名單中移除一名球員──方式包括指定讓渡(DFA)、交易、釋出或將球員轉入60天傷兵名單。
若某位球員已在40人名單中,但未被列入開季的26人名單,則必須被下放至小聯盟。
球員通常擁有三個「選擇權年份」(option years),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有第四年。沒有選擇權的球員,若要被送往小聯盟,必須先被指定讓渡──也就是從40人名單中移除──並經過讓渡程序無人認領後,才能被下放。當球員在小聯盟的「選擇指派」累積超過20天,就會消耗掉一個選擇權年份。
每個球季中,不論球員被下放與拉上幾次,只會耗用一個小聯盟選擇權。不過,球員每個球季最多只能被下放五次,超過次數後,必須經由讓渡程序才能再被下放至小聯盟。
40人名單在休賽季也有重要意義,因為被列入其中的球員將受到保護,不會被其他球隊在每年12月冬季會議期間舉行的「規則五選秀(Rule 5 Draft)」挑走。18歲或更早簽約的球員,必須在五個球季內被加入球隊的40人名單,否則將成為規則五選秀的對象;而19歲或之後簽約的球員,則必須在四個球季內受到保護。
進入大聯盟40人名單代表的4大意義
得到大聯盟合約(contract purchase)
換約指的是將球員從小聯盟合約轉為大聯盟合約的程序。40人名單包含26人名單,亦稱擴充名單,是大聯盟名單的一種。名單上的球員均簽訂大聯盟合約(雖不一定會出賽),因此凡進入40人名單,必定是從小聯盟合約轉換成大聯盟合約。
最低薪資保障
40人名單中的球員皆享有最低薪資保障:在大聯盟效力者可領取大聯盟最低薪資,即便從未登板者則可領取小聯盟最低薪資。進入40人名單後,跟小聯盟相比其薪資至少會翻倍。不過,在取得薪資仲裁資格前,球隊在續約談判上具有主導權,若雙方無法達成共識,球隊可自行決定薪資,但降薪幅度不得超過20%,且必須高於最低薪資標準。
自動參加大聯盟春訓
由於簽訂大聯盟合約,40人名單上的球員可自動參與大聯盟春訓,不再需要球隊額外邀請。因此,明年二月大聯盟春訓一開始。
提升大聯盟出賽機會
40人名單實際上是大聯盟正式26人名單的儲備庫,球隊在賽季中可以隨時將40人名單中的球員調入大聯盟名單。即便球員在八月底前仍屬小聯盟,到了九月擴編名單時,所有40人名單的球員均有資格登板。若想拉上40人名單以外的球員上大聯盟,則必須先從現有名單中剔除一人,這往往涉及下放或讓渡程序,可能導致球隊失去其他球員,因此操作難度較高。
球隊擁有三次下放選擇權
一旦球員進入40人名單,球隊便擁有三次將其下放回小聯盟的選擇權。該選擇權是以年度計算,而非次數;即同一年內若多次下放,仍只算作使用一次選擇權。三次選擇權將分別適用於至少三個不同賽季。當選擇權用盡後,若球隊需要將他們送回小聯盟,必須先將其置於讓渡名單上10天,此期間其他球隊才有機會將該球員納入40人名單。此外,若球員始終未能晉升40人名單,其在職業生涯第六或第七年後將自動成為小聯盟自由球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