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伸長人的鼻祖級人物 Jack Sikma

1977年之前,西雅圖球迷只差沒發出懸賞,每晚都在尋找能對抗Kareem Abdul-Jabbar的人選,而鮮少有人看好當年選秀選進看似瘦弱的Jack Sikma會是人選。

如同Abdul-Jabbar的招牌動作「天勾」至今仍是NBA永垂不朽的標誌之一,Jack Sikma雖然知名度不如Abdul-Jabbar,但他也有自己的標誌性動作:西格瑪轉身「The Sikma move」。

在當時傳統強力中鋒橫行的年代,Sikma靈活的技巧性打法獨樹一格,Sikma常常在禁區邊緣背框接球,然後轉身舉球過頭,因為有身高又高舉高打,使防守球員幾乎無法封蓋。

「那是我在新人時期的一次實驗,剛進聯盟時我太瘦弱,不太適應碰撞,因此我的大學教練(Dennie Bridges)告訴我要想辦法在進攻端能打得更有效率和省力。」Sikma在被選入名人堂接受訪問時說道,「而我的投籃手感和穩定度都很不賴,也能像鋒線一樣閱讀比賽和面框作戰。」

當時Sikma一名朋友建議他能用內側腳為軸心腳來轉身,也能創造投籃空間,他融入在大學時期一些動作和轉身技巧後,發現似乎真的能發揮在場上「這些腳步我每天至少都練1000次以上,向左向右或是往內跟外轉。」Sikma說道,「我在比賽中試了幾次,效果蠻好的,對手很貼身時我能借力使力,沒貼上來我就能更輕鬆投籃。」

當時有些教練和球評質疑Sikma把球帶離籃框更遠,並用相對把握性較低的投射,認為這不是長人該有的打球方式,但Sikma用生涯數據、榮譽和對抗包含Abdul-Jabbar在內多位名人堂級中鋒來自己的打法,「他的招牌轉身會讓你摸不輕他的下一步,多數時候他會跳投,但有時候他會往內攻擊籃框,印象中我幾乎沒封蓋過他。」當時的頂級防守中鋒Bobby Jones說道,「更麻煩的是他的傳球和視野也很不錯。」

Sikma的西格瑪轉身加上水準以上的跳投火侯讓他成為NBA最早的跳投型長人,高舉高打和轉身腳步也在如前一代的Dirk Nowitzki、Kevin Garnett,到現代的Joel Embiid和Nikola Jokić所傳承,更是現代長人必備的技能組合。

Sikma進攻上有西格瑪轉身和穩定的投射,也有不錯的籃板能力,巔峰時期20分、10籃板算是他的標配,生涯場均得分都在10分以上,並有8個賽季場均雙10,1987-88賽季更罕見繳出92.2%的罰球命中率冠居聯盟。穩定的表現加上獲得西雅圖球迷的擁戴,讓Sikma7次入選全明星賽,成為當時的球星。

除了西格瑪轉身外,Sikma也是NBA延伸五號位的始祖,特別是在生涯後期轉型,從33歲到35歲出手550次三分球(此前生涯68次),並有35.6%的投籃命中率

雖然Sikma在1977年選秀會在18順位才被選上,但新秀賽季就受到重用,場均10.7分、8.3籃板被選入年度新秀陣容,更在冠軍賽對抗盛頓子彈隊的名人堂禁區雙塔Elvin Hayes與Wes Unseld,可惜大戰7場後敗北;但1978-79賽季Sikma更進一步繳出15.6分、12.4籃板和3.2助攻,冠軍賽又再度對上子彈隊,這次Sikma主宰比賽,幫助超音速贏得隊史至今唯一一座NBA冠軍盃。

By Simon Liang

Damian Lillard的死忠球迷,因小李成為拓荒者球迷 分析不懂 故事略懂